网站首页 | 联系我们
联系我们

郑州大学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


地    址:郑州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00号

             郑州大学教工活动中心4楼

电    话:0371-67781172

传    真:0371-67782359
Q     Q:1271375566

邮    箱:1271375566@qq.com


学习园地所在位置:首页 > 企业文化 > 学习园地
重读《朝花夕拾》有感
作者:朗读者 环境技术咨询工程有限公司范鹏宇 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17-10-17       点击量:

    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?十几年前我会说:鲁迅原名周树人,浙江绍兴人,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,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,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。

    那时的我还在上初中,大部分同学都不喜欢鲁迅。他的文章十分晦涩,但每次考试都要分析他的语句,我们也会在试卷上机械的写上“严厉地抨击什么、无情地批判什么、辛辣地讽刺什么”……

    一年前,逛淘宝的时候,无意间看到这本《朝花夕拾》的特价推送,我便鬼使神差的买了下来,收到货后便放在床头,在周末的一个下午,慢悠悠地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。读完的那一刹那,我竟然发现再读《阿长与山海经》《藤野先生》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等文章时觉得每一篇散文,都变得不再晦涩难懂,反而别有一番韵味,而同样的文章,多年前,竟然造成了我痛苦的中学语文学习体验。

    中学语文课上我见到的鲁迅“一点儿人味儿都没有”,而今天我读到的《朝花夕拾》中的鲁迅却颇为真实。他会怀念生命中遇到的世俗而善良的保姆阿长,对鲁迅关爱有加的师长藤野先生,命运坎坷的朋友范爱农;他也会想起一些不不愉快的人或事,比如有些猥琐、自私的衍太太和只收钱不治病的庸医。他同样会怀念起幼时琐事,比如小时候读的一些书,有趣的《山海经》,回想起来却觉得荒唐虚伪的《二十四孝图》,离开家去读小学,感叹旧时光逝去,但在小学的日子似乎也并不是完全乏味的……

    鲁迅文笔犀利是显而易见的,但他并未失去普通人的情怀。可是我们的语文课本和语文老师的解释却总是用力过猛:学习了《五猖会》,语文老师告诉我们这篇文章“指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”。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揭示了“儿童天真烂漫的性格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锐矛盾,表达了应该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诉求”。

    重读《朝花夕拾》后,我相信这两篇文章只是表达作者对童年的纪念、对一些人,一些事的回忆和遗憾等容易被理解的情结,文章中确实时不时表露出鲁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讽刺,但《朝花夕拾》绝不是要用自己的经历来控诉封建社会和封建教育。

    从自身的角度,来总结一下鲁迅曾经带给我痛苦的语文学习体验的原因:一方面是语言的隔阂——中学时代的我,对于半文不白的汉语没有很好的理解能力;另一方面则是生活阅历和历史知识的欠缺;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是由于教材编写者和语文老师的生硬解读所造成的刻板印象。

    而今天我觉得《朝花夕拾》是一本不错的散文集并且喜欢阅读的原因,一方面是由于年龄大了以后,阅读汉语的能力增强;另一方面则是在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之后,我开始能够理解鲁迅的一部分思想感情。

    阅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?阅读应当是一种乐趣,而不应当是负担;阅读是去了解世界的生活方式,而不是去浏览已经定义好的世界的说明文档;阅读应当锻炼感性和理性的思维,令读者感受到文字的张力和语言的美好——而思维和美好,是冰冷的“标准答案”和“要点解析”所不能赋予的。十几年后,第一次读完《朝花夕拾》,我更加坚定地认为,随着时间的流逝,贴附在文字和作者上面的那些标签都会随风剥落,文学作品中与人性最接近的那一部分才是永恒的。


上一篇:感悟人生
下一篇:目送